■通讯员王琳本报记者何佳芮
她一袭长发,一副黑框眼镜,面带微笑,目光坚定;她名为薇,如蔷薇,朵朵精神,叶叶温柔。两种特质在她身上成就了科研创新路上的累累硕果,她是蔷薇花开好颜色,笑看春风一路香。
她生于1988年,2018年成为教授;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她致力于肿瘤等疾病早期诊断技术的创新研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科研课题,已发表SCI收录论文43篇,申请发明专利6件,PCT1件……这些耀眼的成绩背后,是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沈薇不懈的奋斗。
科研创新:轻如燕燕欲凌空
2016年学成回国来到江苏科技大学,适逢学校大力实施“533”人才工程,遇上好政策,有相应业绩可以直接走海外绿色通道评教授。2018年,她凭借过硬的科研实力顺利晋升为教授。
沈薇本科时的专业是化学,博士读的是生物分析化学,均属于理科,到了江苏科技大学,发现学校特色鲜明,特别是学校有蚕业研究所这样的国家队,在新加坡做过核酸检测的沈薇就想着怎么与学校的特色结合向应用方面转型。沈薇觉得,核酸检测的方法学应该成为长期坚持的方向。去年,学校的自然指数排名逐渐上升,这个排名主要看发表的自然指数的期刊,“其中,我和本学院唐盛教授课题组一起贡献了三分之一的分数。”沈薇告诉记者。
应用研究:朵朵精神叶叶柔
研究能不能更实用一些?目前,对于沈薇而言,基础研究方面的研究文章多一些,特别想多做做应用方面的事情。她积极与江滨医院合作,也在跟省内的一些企事业单位合作,“仅限在实验室的话,总觉得没有太多成就感。”
在新加坡攻博的时候,沈薇参与过热带地区流行的登革热的核酸检测,“登革热有四种血清的亚型,我做的检测是可以同时检测四种亚型的核酸,相对来说,效率比较高。”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沈薇和唐盛所在的课题组与南京市疾控中心以及南通高新技术企业商谈合作,希望做新冠肺炎疫情的高通量检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就是检测速度跟不上,现在还有外来输入风险,目前是一人一份的试剂盒,我想做的就是把检测的速度提上去。”沈薇与唐盛老师的全自动化的检测技术相结合做了核酸的高通量全自动化检测,“希望在短时间内,比如说一两个小时之内就能检测几十到一百个样品”。沈薇介绍,这一技术获得了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目前已经和企业联合启动申报项目,准备落地。
沈薇的研究主攻方向是疾病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检测,比如肿瘤相关的核酸分析检测,用于疾病的早筛早诊。她认为,未来的突破点可能在于“治未病”,也就是通过早期核酸标志物的灵敏准确检测,预判大概率会发生的病症,从而进行早期预防或干预。
师生相处:绿叶黄花相映深
除了科研,沈薇大部分时间用来带学生,她担任了本科生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研究生现代仪器分析,留学生的全英文课程现代分析与测试技术等课程的教学,每个学期都在备新课,每周大概6节课左右,还要带本科生毕业设计和研究生。
沈薇对研究生要求特别严格,一篇文章和学生来回改个七八遍都很正常,包括文字、格式、标点这些非常细致和繁琐的工作。同学们常常觉得沈薇老师太吹毛求疵了。“我觉得做科研要有毅力,如果没有办法坚持,那肯定是不行的,即使你再聪明也不行。”沈薇说。
成为2020年“镇江市十大杰出青年”以后,沈薇觉得未来还有很多事要做。“青年科研人员有锐气、有创造力,也很努力很拼,现在科研领域也越来越年轻化,“90后”的国家级人才、教授等越来越多,他们都在各自领域内做出不少贡献。希望能减轻青年科研人员的工作压力,沉心静气做一些突破性、开拓性的工作,同时也能兼顾工作和生活,细水长流。”沈薇说。